本报道历时三个月走访上海及周边苏州、嘉兴、南通等8个城市,采访政府官员、企业家、通勤族等112位相关人士,通过详实数据和鲜活案例,全景呈现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的区域协同发展现状。

(首席记者 方远)早晨7:15分,苏州园区站开往上海虹桥的G7213次列车满载着"双城通勤族"飞驰而过。这群特殊的乘客,正是长三角一体化最生动的注脚——他们用日常通勤,丈量着城市边界的消融。
■ 交通篇:轨道上的长三角
- 跨省市轨道交通日均客流突破80万人次
- 省界断头路打通工程完成率100%
- 但市域铁路票价体系仍待优化
爱上海同城419 在华为上海研究所工作的苏州人赵敏展示着她的"通勤套餐":"地铁+高铁+共享单车,比在上海租房更划算。"
• 产业篇:创新走廊的崛起
✓ 嘉定-昆山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区
✓ 张江-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
✓ 但产业同质化竞争隐忧浮现
上海喝茶群vx
特斯拉超级工厂所在的临港新片区,已有37%的配套企业来自周边城市。"我们正在构建'前店后厂'的新模式。"管委会副主任吴晓华表示。
✓ 生态篇:共同体的考验
- 太湖流域水污染联合治理投入超120亿
- 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覆盖41个县市
上海品茶网 - 生态补偿标准仍存争议
站在太浦河水源保护区的监测站里,环保工程师李伟指着实时数据屏:"这里的水质变化,直接关系到上海金泽水库的安危。"
■ 未来挑战
尽管长三角GDP总量已超全球第十大经济体,专家指出在行政壁垒破除、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仍需制度创新。随着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》修订实施,这个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群将开启新篇章。
(本文数据来源于2025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)